郑皆连院士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新生开讲“开学第一课”
9月27日,郑皆连院士在土木学院大型结构平台综合楼报告厅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新生开讲“开学第一课”。
郑皆连院士以我国的各种桥型为主线,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发展历程。他强调,在最近二十年里,我国桥梁工程领域有了快速发展,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道路。在谈到港珠澳大桥时,他提到大桥的难点在于沉管隧道,而之前只有荷兰人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中国人想请教荷兰人,对方狮子大开口:咨询费十五个亿。以林鸣总工程师为代表的中国人不信邪,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建成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而且做到了“滴水不漏”——在座的同学们无不为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精神所深深折服,报告厅里不时响起激动的掌声……
郑皆连院士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塔架智能纠偏技术,并强调了创新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工程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并不复杂,很简单的理论如果巧妙地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他勉励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解决问题。他说:“年轻人思维活跃,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通过学习和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桥梁是架空的路,是实现时间、空间跨越的工具,实用性更大于美观性,因此桥梁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是国家批准建设的一流学科,目前正是大力发展争得好成绩的时候,同学们应该借助土木工程学科高水平平台,挖掘潜力,贡献力量。”
讲座结束后,郑皆连院士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再次勉励新生夯实基本功,努力进步。
本次讲座将思政教学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通过工程实例、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而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高校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以来,郑皆连院士已连续三年为学院新生作“开学第一课”讲座,持续激励着历届新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未来的专业学习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