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东盟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国际研讨会暨首届院长论坛在广西大学举行
盛夏的西大,荷花盛开,稻香果熟。7月6日,由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东盟传媒与区域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东盟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东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在学院融媒体中心举行。来自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8个东盟国家的14名新闻传播院系的院长(系主任)与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高校30多名专家齐聚广西大学,就“传媒与中国—东盟社会发展及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东盟国家新媒体发展及未来走向”“中国与东盟国家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国与东盟国家新闻传播院系教学与科研合作”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互联网形势下各国新闻教育发展问题。
开幕式上,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祚军致辞表示,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的贺信中希望双方媒体做“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讲好共促和平、共谋发展的故事,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范祚军致欢迎辞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在开幕辞中表示,期待通过大会研讨、分组讨论和院长论坛等环节,促进相互充分交流,相互启发,积极拓展研究领域,扩大合作空间,为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大背景下实现中国—东盟国家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的交流互鉴和相知相通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保卫教授致开幕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赵振祥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单晓红教授,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传媒与区域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易文教授,越南胡志明国家行政政治学院新闻与宣传学院副校长迈杜克(Mai Duc Ngoc),菲律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院长阿曼达·瓦莱乔·圣地亚哥(Arminda Vallejo Santiago),泰国清迈大学大众传播学院院长提拉怕·万纳鲁勐(Terapatt Vannaruemo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郝晓鸣,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大众传播系系主任刘佩珊(Cynyhia Lau Pui-Shan),老挝信息文化旅游部新闻培训中心主任、大众传媒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长维莱通·西萨农(Vilaythong Sixanonh),文莱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亚洲研究院主任云昌耀(Hoon Chang Yau),印度尼西亚加札马达大学社会和政治科学学院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普特里·林把瓦提(Putri Rakhmadhani Nur Rimbawati)等14名中外专家作主旨报告。
2019中国-东盟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国际研讨会会场
在两场分论坛讨论中,与会40多名中外学者围绕“媒体与中国—东盟社会发展及共同体构建”和“东盟传媒业、新闻传播教育现状与发展”两个主题分别进行研讨。
第一分论坛会场
第二分论坛会场
分论坛讨论之后,郑保卫教授主持召开“2019(首届)中国—东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与会院长(系主任)围绕学术研究、师生互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院校合作问题交流看法,初步形成一些共识。
与会中外专家认为,在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通过怎样的路径和方法来实现培养目标上,中国—东盟国家面临许多同样的问题,也产生许多共同的思考,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者担负的传播新闻信息、揭示事实真相、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倡导伦理道德、维护公平正义、引领思想舆论、服务社会大众等重要使命和任务,要指导学生按照上述职责和目标塑造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责任担当,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要把本土化、融媒化、国际化作为中国—东盟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共同取向。要立足本土,努力建设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要在意识上、内容上、模式和方法上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要借鉴和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能够在国际新闻舆论领域把握话语权的新闻传播人才。
中外嘉宾参观学院一楼大厅
中外嘉宾参观学院全媒体交互演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