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澜湄计划”系列培训活动在广西大学举行
时间:网站:广西大学函授站
3月23日至4月1日,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广西大学联合支持的“绿色澜湄计划-工业环境治理与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在广西大学启动,这是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奖学金项目—博世科奖学金”设立以来的首次“澜湄国家政府官员访学与培训计划”活动,澜湄六国生态环境机构及有关经济部门代表、国内外环保领域专家共聚一堂,就环境治理、技术示范、跨国合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交流。
23日,开幕式在广西大学君武馆举行,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覃程荣主持。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澜湄处处长李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邓超冰、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蓓、广西大学副校长马少健、老挝公共工程与交通部水路司副司长包勒安.占塔佳(BounleuanChanthachack)、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农分别致辞,共瞻澜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美好前景。
23日,开幕式在广西大学君武馆举行,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覃程荣主持。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澜湄处处长李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邓超冰、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蓓、广西大学副校长马少健、老挝公共工程与交通部水路司副司长包勒安.占塔佳(BounleuanChanthachack)、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农分别致辞,共瞻澜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美好前景。
马少健在致辞中介绍了广西大学的办学历史、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成果等,并重点提及广西大学与东盟各国目前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交流成效。他说,目前广西大学正有计划地推动学校一些优势学科与东盟国家相应学校、学科开展紧密合作,如共同组建中国-东盟蓝色能源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牵头组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10家国内知名高校和机构,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开幕式上,在各国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李霞与宋海农为“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奖学金计划—博世科奖学金”揭牌,澜湄六国生态环境机构及有关经济部门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国的环境现状与治理需求,为澜湄六国合作开启新篇。
24至3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南宁生态环境局、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城镇供排水协会、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西大学的13位环保专家,围绕“工业环境治理与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两大主题,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等五国的13名研修班学员进行了交流。
培训活动在广西大学荟萃楼博学厅举行,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朱红祥分享了广西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轻工过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的应用案例;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健展示了该学院自主研发的城镇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副教授侯燕萍从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介绍了工业水污染特征与处理技术示范;海洋学院副教授张媛媛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水环境检测课程。
此外,13名澜湄国家政府官员组成的研修班成员还到国际学院,与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研究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各国留学生在广西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国际学院自创建以来有效推动了澜湄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并促进了澜湄六国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得到了研修班成员的一致好评。大家还到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参观了学院展厅与实验室,深入了解轻工学院自主研发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等工业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高度评价了轻工学院在学科建设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轻工学院的技术成果为澜湄国家环境保护提供助力的合作前景。
研修班学员还实地考察了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广西大学水污染治理项目”,广西大学15个内湖经过博世科因地制宜植入一系列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理念及丰富内涵而进行的水生态修复治理,再度恢复了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丰采,得到了研修班成员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朱红祥/文图 刘娜利/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