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之“双一流”建设】(五)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攻坚克难,打造了一系列创新品牌,进一步引领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做出新贡献。下面我们陆续推出学校创新发展典型。
把中国拱桥做成世界名片
——广西大学函授土木工程学科引领世界大跨拱桥发展
近年来,在建设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攻关征程,广西大学函授在大跨拱桥科研和关键技术领域突破“无人区”,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一次次刷新历史新高,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为广西大学函授“双一流”建设,为建设交通强国,引领世界大跨拱桥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打造世界一流, 树立拱桥创新标杆
在郑皆连院士的带领下,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聚焦国际前沿,紧盯重点难点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自主创新,不断攻克难关,不断挑战和刷新世界拱桥跨径的新记录,坚持“没有最好的桥,只有最合适的桥”拱桥建设理念,解决了系列工程顽疾,突破拱桥原有技术瓶颈,首创多项先进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多个世界级路桥工程之中。郑院士研究团队研制出的拱桥制造系列新构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坚持“没有最好的桥,只有最合适的桥”的团队建桥理念,成功攻克了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对主跨530米的合江长江一桥的技术难题,首次研发了基于悬拼单元的新型拱桁结构,首次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组合式主拱横撑构造,首次研发了抗风减振串联索,首次研发了卧式2+1耦合制造技术,首次提出了缆索吊机新式索鞍横移方法,使主导建设的合江长江一桥成为世界第一座跨径超500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被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称为“世界拱桥发展里程碑”,包揽了中国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最高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李国豪原创桥梁技术奖”,以及世界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
今年,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再次凭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为广西、广西教育界再添荣光。
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担负川藏铁路建设技术攻关重任。川藏铁路是国家战略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这一工程建设和实施对促进西藏发展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贡献。广西大学函授作为川藏铁路关键技术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体的三所高校之一,正在携手三所高校担负和践行川藏铁路关键技术攻关、川藏铁路桥梁隧道与线路结构试验研究平台建设、川藏铁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任。
作为国务院川藏铁路咨询委员会仅有的两名桥梁专家之一,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高原高寒条件下温度应力控制和世界上最大管径、单管最大方量混凝土顶升难题,研发了收缩补偿分时膨胀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真空顶升灌注关键技术和灌注密实度超声定量分析方法,为顺利建成世界最大跨径、主跨430米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跨雅鲁藏布江藏木特大桥作出重大贡献。同时,郑皆连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提出的院士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川藏铁路领导小组批示。在此背景下,以保障川藏铁路大跨拱桥建设为目标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顺利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积极服务东盟以及广西重大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导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土木工程联盟。该联盟将与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东盟高校联合开展东盟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共同为东盟国家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
建设土木工程一流试验研究平台,大力打造大型土木工程试验的“金刚钻”,为重大重点工程原尺度和缩尺度模型试验提供保障。建成中南和华南地区最大的L型反力墙,配合MTS高性能作动器,可开展多层建筑的原尺度结构试验和相似比较大的超高层、超大跨工程的缩尺度模型试验,可为川藏铁路大跨拱桥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试验、广西大型重点工程的灾变试验提供设备保障。建成12000kN的大型多功能电液伺服结构试验加载系统,可以完成大型结构构件的轴向静载、同步异步动载、垂向压力动载、低周反复加载,为复杂大型结构关键构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承载安全性、稳定性、鲁棒性分析提供保障。
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真三轴岩爆试验机及其成套试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触发型岩爆室内物理模拟,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承担了中国第一个核废料地下处置实验室、我国首个一级岩爆风险铁隧工程川藏铁路巴玉隧道、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岩爆试验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泊尔)大型水电站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打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土木工程超级计算中心和建筑信息模型(BIM)中心,为开展大型复杂工程的科学计算与分析,开展土木工程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平台基础。中心已经为在建世界最大跨拱桥平南三桥、西南出海大通道大浦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工程数字化和信息化服务。目前,正在配合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厅开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广西建设。
再攀拱桥高峰,匠铸中国新时代样版
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持续攻关,主导在建的主跨575米的平南三桥将再次刷新世界拱桥跨径记录,成为世界第一跨径拱桥。平南三桥较之此前建设的拱桥再次实现科技突破。在国内创新拱桥拱座结构,攻克了在卵石层上修建拱桥的难题;首创以力控制代替刚度控制,结合北斗定位系统,实现了塔顶偏位控制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控制的跨越,将200米高的塔架顶部偏位精确控制在20毫米以内,并显著降低塔架施工成本。首创《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钢管混凝土斜拉扣挂一次张拉计算理论》,有效解决大桥拱圈线型控制难题。同时开展密闭空间内可灌性差的砂卵石层固结灌浆技术研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新型斜拉扣挂缆索吊装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等多个科研攻关课题,并获得《一种施工缆索吊塔架位移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适用于大跨径拱桥基础的施工方法》等9项专利。
目前,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正致力于跨径为60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广西龙滩天湖特大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广西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努力将广西打造成为世界的拱桥中心,同时引领中国拱桥建设技术不断攀登世界拱桥高峰。
天峨龙滩特大桥采用600米跨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方案,建成后将使世界混凝土拱桥的最大跨径由目前的445米(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大幅提高到600米,再次刷新世界拱桥跨径记录。